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神圣領土,是我們偉大祖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希望自己的領土分裂,也沒有一個國家能接受在自己的國土上由兩個政府行使國家主權的荒謬主張。在維護國家主權和反分裂問題上,世界各國的認識都是一致的,愛國愛鄉的海外僑胞、愛好和平的國際友人、國際社會始終會站在中國政府的一邊。當國家主權和領土遭到分裂時,中國人民從來都是用生命來捍衛的,一部中國歷史就是一部維護主權和領土完整的斗爭史。340年前,中華民族英勇奮戰從荷蘭殖民者手中收復臺灣;320年前,康熙皇帝從鄭氏集團手中統一臺灣;58年前,中國人民經過八年抗戰,不惜一切代價從日本帝國主義者手中收回臺灣,因此,“臺獨”就意味著戰爭,就意味著死亡。
作為一名省級機關對臺工作人員,基本要求是如何把中央對臺工作方針政策理解好、把握好、貫徹好、落實好,緊緊圍繞實現祖國統一和完成黨委政府中心工作這條主線開展工作。當前,對臺工作進入新的歷史階段,隨著兩岸關系已進入“大交流、大合作、大發展”的歷史機遇期,對臺工作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要客觀、全面、辯證地認識和把握臺灣局勢和兩岸關系形勢,既要充分認識兩岸關系發展正處在重要機遇期,又要清醒看到前進道路上面臨的困難和挑戰,樹立大局觀,增強責任感,不斷開拓進取,積極應對挑戰,更加奮發有為、更加扎實有效地開展各項工作。具體工作中,我認為應特別注重強化以下五個方面意識:
首先要強化學習意識、提高綜合素質。要充分認識對臺工作在黨和國家工作中具有全局性、戰略性的重要地位,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對對臺工作的決策部署上,服從和服務于對臺工作大局。學習是提高綜合素質的根本途徑,作為民革工作人員更應該加強各方面學習。重點從三個方面加強學習:一是加強黨政方針和理論知識學習。如今,兩岸形勢不斷變幻,只有堅持學習江總書記的“八項主張”、胡錦濤總書記提出發展兩岸關系新形勢下的“四點意見”、海峽兩岸關系條例、“九二”共識等相關內容,收集最新兩岸關系時事新聞、分析判斷兩岸時勢走向,把準方向,堅持原則,有的放矢地做好對臺工作。二是加強科學文化知識學習。業余的時間要給自己多“充電”,多參加各種培訓班的學習,平時多讀書、看報,養成一個“學習”型的干部,掌握全面的科學文化知識。三是要學會運用現代化的手段開展對臺工作,探索、更新聯絡工作的方式和觀念,不斷拓寬知識面,提高知識水平。
其次要強化責任意識、增強工作責任心。對臺工作無小事,每件事都有可能關聯對外形象和兩岸關系原則問題,所以責任重大。因此,就必須時時綁緊這根弦,不斷強化責任意識。以責任出動力,以責任出成績,排除各種艱難創造性地做好對臺工作。同時,應科學合理界定各個工作崗位的職責要求,以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投入到對臺工作中,對職責范圍內的事和上級布置下來的工作,盡心盡力,不折不扣地完成,對工作中出現的問題或失誤勇于承擔責任,形成“人人肩上有擔子、人人敢干負責任”的良好氛圍。
三是要強化服務意識、做臺胞臺屬的貼心人。兩岸同胞一脈相承,加深臺灣民眾對祖國大陸的了解和感情,有利于加速祖國統一大業的早日實現。這份了解能否增進和感情能否加深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們在大陸的親身經歷。因此,民革工作人員要不斷強化服務意識,創新服務方法,完善服務措施。通過周到細致的服務,讓來訪臺胞感受到大陸人民的關懷之情,讓他們有回家的感覺,從而進一步增強廣大臺胞對祖國大陸的認同感和親切感,擴大和平統一的民眾基礎。廣大臺胞臺屬是臺辦的主要服務對象,民革工作人員要當臺胞臺屬的貼心人,應從各方面為他們考慮周詳,在平凡的接觸過程中接近距離,加深感情。一是要認真貫徹落實好《臺灣同胞投資保護法》,切實維護臺商的合法權益,用活用好國家以及本縣鼓勵外商投資的一切優惠政策,幫助臺資企業發展壯大。幫助臺資企業解決在生產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如由于資源的緊缺,部分企業因水、電、土地供應不足、招工難問題、部門入廠檢查問題等等,出現了發展受阻的現象,民革工作人員要主動出面,想方設法幫助協調解決。二是為來訪臺胞臺屬搞好接待服務。隨著兩岸交流的日益熱絡,來大陸旅游觀光和尋親訪友的臺胞日臻增多。臺辦應該充分利用自身的職能優勢為廣大臺胞提供完善的服務,具體到吃、住、行等每個環節要做到熱情周到,讓他們有家的感覺,享受到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貼心服務,從而深刻感受到大陸人民的熱情與溫暖。三是盡心盡力為定居臺胞排憂解難。定居臺胞和臺屬是我們與島內臺胞增進了解、加深感情的橋梁。民革工作人員對他們生產生活上的困難和問題要時刻放在心上,要想方設法幫助解決,讓他們做活生生的宣傳,以他們對大陸的了解和信心,促動廣大臺胞對祖國大陸的認同感。
四是要強化爭先意識、創一流業績。我們要有爭先意識,關鍵要落實在工作實踐中。要在工作中注重抓落實,求實效,不斷總結經驗,努力改進不足,把各項對臺工作做實、做深、做細、做穩。加強調查研究,切實提高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努力使各項工作進一步貼近臺灣基層、貼近臺灣民眾。一是促進對臺經濟的發展。對臺經貿工作是對臺工作的重要工作,做好對臺經濟工作,首先要加強自身建設,切實改進機關作風;創建“學習型、創新型、服務型”機關。在穩定現有臺資企業的基礎上,促進臺資企業增資擴產,使寧臺兩地經濟互補發展。要充分利用自身與廣大臺胞、臺屬接觸密切的優勢,建立起臺胞臺屬、臺資企業的詳細檔案,摸清底子、找準目標,組織好重點招商,對發展前景看好的項目,要主動出擊,爭取臺商來本地投資。同時,要認真維護他們的合法權益,做好服務工作,對侵害他們權益的人和事要一查到底,堅決維護他們的合法權益;對一些重點人士的要求,在條件許可情況下可以采取“特事特辦”原則,為他們解決存在的問題。二是努力開創對臺宣傳新局面。充分利用現代網絡媒體及時快捷的特點,全方位、多視角宣傳我區的經濟、文化、社會事業發展現狀,以及兩岸人民交流、交往中的感人事例等,從而在思想和感情上增強臺胞對祖國的認同感。把“寄希望于臺灣人民”的方針落到實處,切實增強做臺灣人民工作的主動性、針對性和實效性。
五是要強化奉獻精神、提升工作水平。我們是一個窗口部門,工作紀律嚴明、責任重大,即“對臺工作無小事”。面對這樣一個環境差、工作量大,沒經費、沒地位,在別人眼里是一個既無權又無錢的小單位的工作人員,就應該要淡泊名利,多講奉獻。即少說空話、多做實事,做到沒權力、講活力;沒經費、講感情;沒資源、搞共享;用奉獻的精神,做好各項對臺工作,提升對臺工作水平。
總之,對臺工作要圍繞“為對臺工作大局服務、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服務”這條主線,統籌協調地開展工作。力求把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力求把對臺工作與當地中心工作和階段性工作有機地結合起來,力求把對臺宣傳教育、交流交往、經貿合作、聯絡聯誼和接待服務等工作有機地結合起來,達到形式、內容和效果的統一。對臺工作面廣量大,做好對臺工作應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從小處著手,從大處著想;一點一滴地去做,一人一事地去做,一心一意地去做。
首先要進一步理清工作思路,夯實工作基礎,拓寬工作領域,豐富工作內容,搭建工作平臺,創新工作載體,創出工作特色。第二,要認真總結經驗,查找不足和存在的問題,挖掘潛力,揚長補短,克服困難,改進方法,努力把沒有開展的工作做起來,把沒有做好的事做優,把有可能做大的事做強。第三,要從本地的實際出發,最大可能地發揮自身的特點和優勢,包括區位優勢、人脈優勢、經貿優勢、旅游人文資源優勢、工作平臺優勢等等。形成工作“品牌”。借鑒先進做法和經驗,爭取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不斷解放思想、更新觀念、轉變作風,善于發現亮點,善于總結提高,積極探索和研究基層對臺工作新思路、新平臺和新舉措,努力開創新形勢下我省對臺工作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