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錦濤同志在2012年11月8日的十八大報告中提出:廣開進賢之路,廣納天下英才。從全局性和宏觀性的角度出發,為今后一段時期,我國人才工作的可持續發展指明了方向、理清了思路。
國無才不立,業無才不興。當前,我國人才工作正處在搶抓機遇時期。要發展,就需要形成良好態勢、營造濃厚氛圍、贏得多方支持。而贏得多方支持最好的辦法,就是兩個字“表率”。作為組工干部,我們更應該充分認識到這一點,埋頭苦干,只爭朝夕,以海納百川之心,容四面八方之客,把尊才愛才作為立身從政的自覺追求。
一是要有聚才之德。為政之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對于領導干部來說,我們要時刻注重加強自身的政德修養,用上善若水和虛懷若谷的態度來對待人才、發現人才、評價人才和匯聚人才。在選人用人工作中,要始終堅持做到五湖四海和任人唯賢,努力形成人才洼地效應,做到以德聚才。
二是要有賞才之識。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這既是對人才機遇的抱怨,也充分體現出人才對伯樂的渴望。在人才選拔工作中,要在建立完善科學有效地選拔機制的同時,還應注意提高組工干部自身的識才本領。注重以理論知識,道德品質、興趣愛好,個性特點、學習能力和綜合素質來評價和發現人才,要養成察人于未顯之際,用人于未起之時的過人本領。
三是要有愛才之心。在人才使用的過程中,要注重采取多種手段和措施來激勵和關愛各類人才,努力提升人才工作的原動力。除了物質上的獎勵和關懷之外,要注重加大對各類人才心理上和精神上的關愛力度。要學會全方位、多角度地關愛人才的成長,給人才以良好的發展平臺和事業方向,讓人才釋放出源源不斷的創造力。要采取多種措施,盡可能地減少人才成長過程中的阻力與障礙,從而使各類人才能夠真正做到留得住、扎得下和干得穩。
四是要有用才之智。作為組織部門,在選才用才的工作中,要始終堅持做到“公開、平等、競爭、擇優”的選拔方式。要把人才放在一定的框架體系內加以培養和選拔,堅持以實際能力和工作業績作為評價人才的唯一標準。對于特別優秀的人才,要敢于打破各種條條框框的限制和論資排輩的束縛,不拘一格選用人才;對于具有一技之長的突出人才,要善于及時發現和賦予平臺,使各類人才的經驗和特長能夠得到充分的發揮。同時要建立健全良性的人才競爭機制,努力形成競爭有序、人才輩出的發展態勢和良好局面。
五是要有助才之力。對于人才的培養和進步,要全方位地給予關心和照顧。開辟一切條件和措施為各類人才服務,在人才成長的過程中,要多多創造機會和舍得投入,不斷完善人才的短板,使之趨于堅固和完善。對于人才的進步,要及時賦予機會和平臺,縮短人才的成長時間,使其能夠充分施展和大顯身手。尤如對待千里馬一樣,只有策之以其道、食之盡其材、鳴之通其意,才能使其迅速成長,策馬奔騰和展現才美。
六是要有勵才之行。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作為黨員領導干部,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要做到嚴于律己和潔身自好,樹立做人做官的典范。在管理過程中,只有以身作則才會起到最大的示范作用,才會提高管理效率,保證各項工作富有成效的進行下去,人才工作也是如此,只有領導者樹立起良好地導向和形成良好風范,才會使得人才工作駛入快速發展的快車道。
七是要有容才之量。泰山不拒細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作為領導干部,在人才使用的過程中,還要時刻具有容人之量,而不是求全責備和放任自由。事實證明,越是具有容人之量的領導,越是能夠把更多的優秀人才聚集到自己身邊,越能夠最大限度地激發各類人才的活力。如果一味地求全責備和以偏概全,始終用嚴格的標準和挑剔的目光來看待身邊的人,那么也就真的很難發現可用之人和懷玉之才了。